在有过航空飞行经历的乘客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过飞机晚点导致重要事项被耽误、托运行李发现贵重物品被损坏等情况,遭遇这些特殊情况的乘客有的忍气吞声、息事宁人,有的则坚决要讨个说法,拿起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航空运输合同纠纷如何通过诉讼渠道解决呢?
一、诉讼管辖
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在提起诉讼时,其诉讼管辖遵从《民事诉讼法》*28条的规定,由运输始发地、目的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管辖,而不考虑是违约之诉还是侵权之诉。
1995年10月30日八届**会*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共和国民用航空法》是调整民用航空活动包括航空运输合同关系的基本法律,该法百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有关航空运输中发生的损失的诉讼,不论其根据如何,只能依照本法规定的条件和赔偿责任限额提出。”在实践中有旅客因航班延误以消费者名义状告航空公司服务质量并要求赔偿,原告就坚持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消费者权益保》是适用于一切消费者的普通法,并且是规定一般民事关系的,而《民用航空法》是仅适用于乘坐飞机的消费者,并且是规定航空运输这一特殊的民事关系的,因此是特别法。在民法适用上,以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为原则。即对于该事项有特别法时,应适用特别法,而不适用普通法;只在无特别法时,才适用普通法,普通法起补充特别法的作用。根据这一原则,《民航法》有**适用的效力,《民航法》对民航运输中的法律纠纷有专属的**的管辖权。
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并存
有权提起诉讼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仅向实际承运人起诉或仅向缔约承运人起诉,同时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等既可以分别向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起诉,也可以把实际承运人和缔约承运人一起作为共同被告起诉。当有权提起诉讼的人仅选择两者中的一方提起诉讼的,被诉一方可以要求未被起诉方参加应诉,也可以行使相互追偿权。虽然缔约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可能一起被作为共同被告提起诉讼,但是实际上二者之间并不是共同被告,其承担的责任不是共同责任而是连带责任,即对外联合承担责任,对内各自承担各自责任。
为避免原告不当得利,原告就航空运输中的损失同时向承运人及其受雇人、代理人提起诉讼或单独向承运人提起诉讼,在承运人的受雇人、代理人在其受雇、代理范围内行事的前提下,原告所能获得的赔偿数额都是相同的,且该赔偿数额受责任限额约束。
旅客和航空公司对易碎物品损失均有过错的,应按各自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关键词:易碎物品;保护包装;货损责任;过错责任
裁判要旨:在航空运输合同中,旅客托运易碎物品时,旅客和航空公司均有保护易碎物品的义务。旅客对易碎物品没有任何保护性包装,构成过错,需对易碎品损失承担一定责任。航空公司对贴有警示标识的行李在承运中未能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导致货损,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在实践中,双方对易碎物品均未尽到必要的保护措施和谨慎义务的,应按各自过错程度承担损失责任。
适用法律:《*共和国民用航空法(2009修正)》百二十七条款
在旅客、行李运输中,经承运人证明,损失是由索赔人的过错造成或者促成的,应当根据造成或者促成此种损失的过错的程度,相应免除或者减轻承运人的责任。旅客以外的其他人就旅客死亡或者受伤提出赔偿请求时,经承运人证明,死亡或者受伤是旅客本人的过错造成或者促成的,同样应当根据造成或者促成此种损失的过错的程度,相应免除或者减轻承运人的责任。
管辖问题
在运输合同纠纷中,对管辖问题,应当注意普通运输方式和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的不同,造成管辖*的不同。
这些问题,在法律上是有规定的,平时需要有这样的认识,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查阅规定,相信能够解决。
案由区分
然而,在运输合同纠纷中,案由的区分,要注意本案由的中水上运输合同纠纷与海上运输合同的纠纷。
这些,在我国,是有专门规定,平时需要注意,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需要再次查阅规定,作出正确处理。